1)第四百五十章 授官(上)_宣德大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在朱瞻基谈完了内阁官制与任期后,一直当成小透明的王二起身提出了一个问题:“陛下!这内阁廷推都有什么人有这个资格参与,候选人又是怎么产生的,若是还是中枢这个小圈子进行廷推,臣认为没有广泛的代表性,同时也更容易作弊。”

  听完王二的话,朱瞻基不由对王二刮目相看,这么多年的官场历练,王二算是历练了出来。就凭着这番话,王二就超过了大半的官员。

  “仲义认为该如何设计?”

  “此乃是陛下之权,臣不敢想!”

  “滚你的蛋!朕让你说你就说!”朱瞻基笑着骂道。

  众臣听到皇帝对王二爆粗口,不由的暗暗羡慕,这才是皇帝的心腹啊!

  “是!陛下让臣说那臣就说说!”王二马上就忘了刚才的矜持,继续说道:“陛下!臣认为这内阁辅臣候选人的选择必须要有指标,不能谁的能参选!”

  “那你认为该定个什么标准?”

  “陛下!这标准需要陛下定,不过臣建议,没有地方任官经验者没有参选资格!”

  “臣反对!”一直没有说话的杨溥大声说道。

  “杨爱卿说说理由!”

  “陛下!不是所有官员都有地方任职的机会,比如翰林院、国子监等衙门的官员是没有机会去地方任职的机会的。”

  “这不重要,完全可以以部门互调的方式使每个人都有不同部门的工作经历,最关键的是每个官员能够放下身段去务实,而不是整天高谈阔论却在实事上毫无建树。”皇帝还没说话,唐三任就站起来反驳道。

  “季重说的不错,一个人的履历不丰富,只能说明这个人的能力不行,一个能力不行的人如何能管理好一个国家?”周忱也跟着说道。

  杨溥没想到自己的话直接就被这两个天子近臣给怼了回去,顿时一张脸涨得通红,他说这话的时候没有私心,只是替那些清水衙门的官员说了句话。

  他能理解清水衙门的苦衷,是因为他自己就是翰林院出身,可是没想到刚一说话就被人直接顶了回来,心中隐隐有些后悔,这种事上就不该出头。

  不同于别人被怼了之后,一定要行方设法,引经据典怼回去,杨溥却选择了沉默,朱瞻基对他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大为不喜,此人除了清廉之外,一直就是一副老好人形象,美其名曰有‘相度’,实际上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。

  朱瞻基轻咳了一声,说道:“诸位爱卿,王仲义的话说的没错,一个连基层都不了解的内阁制定出的基层政策就是高高在上,这样的政策执行下去,老百姓不但不会感恩朝廷的好意,相反还会认为朝廷是瞎指挥。

  有位伟人说过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’,没有基层工作经验,如何能制定出符合基层利益的政策。

  朕决定大明辅臣廷推资格必须要有地方任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p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