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95章 共同进退_大秦五百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楚国,彭城。

  范增为了对付秦国,殚精竭虑,他想到了一个办法,把某个有能力又信得过的人叫来。

  那人来了之后,范增把事情说一遍。

  那人吃了一惊,范增要他前往秦国做间谍。

  去到秦国后,说是得知秦国求贤令后,前来投奔秦国,必要时,可以找陈平举荐。

  范增许诺,事成之后,重重有赏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武涉离开大梁,往西前往韩国新郑。

  项羽给他的任务是,按顺序分别前往魏国、韩国、赵国。

  大梁在现代称为开封,新郑位于现代郑州,两者距离不远。

  数天后,武涉抵达新郑。

  韩成在朝会上公开接见武涉。

  “楚国使臣武涉拜见韩王!”

  “不知楚王遣贵使前来有何要事?”

  接着,武涉当众把在魏豹面前的那套说辞说出来。

  项羽居然如此,在场的人都震惊了。

  武涉道:“楚王乃天下共主,登基为帝理所当然。魏王明事理,已明确臣服楚国。”

  韩成没有回应,看向张良。

  张良对武涉道:“此事甚大,韩国还需仔细商议才能答复,烦请贵使到偏殿歇息。”

  武涉离开后,张良再让其他大臣离开,只有韩王信留下。

  韩王信一副愤愤不平之色,说道:“项羽欺人太甚,大王不能答应。”

  韩成一副苦瓜脸,说道:“若不答应,惹恼了项羽,如何是好?若项羽派兵来攻,韩军可能抵挡?”

  话说到后面,他看向张良,还得由张良说了算。

  只听项羽道:“若只有韩国独自面对楚国,自然难以抵挡。若赵国、齐国加起来,便不惧项羽。臣认为,得先看看赵国、齐国之意。若两国向项羽称臣,韩国也只能如此;若两国不答应,韩国也勿须答应。三国结为盟国,共同进退。”

  韩成和韩王信都觉得有理,同意这么办。

  张良立即派人分别赶往赵国、齐国,争取比项羽的人早一步赶到,说出项羽意图,再讲明韩国的立场,讲明韩国不希望屈服于项羽,但如果两国皆选择臣服于项羽,韩国只能如此。

  第二天,张良亲自见武涉,对他说韩国一时难以做出决定,贵使可先回去,以免耽误其它事情。讲明韩国会在楚王正式登基前做出答复。

  这是先拖延时间,等得知赵国、齐国决定后定夺。

  武涉无奈,只得明确说明,要是跟楚国对抗,死路一条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掌握炼钢技术,提升冶炼水平,需要长期的研究、大量的试验,这是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,不能一蹴而就,子婴急不来,只能等待。

  而连弩不一样,制造连弩,并不是对现有技术进行重大改进,制作连弩所需要的各个零部件,以现有技术水平是没问题的。

  重点在于设计方面,在于想象力、创造性思维。

  这天,子婴接到报告,连弩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p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