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五百九十二章,大结局_大明1630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出来的组织此时完全的解体了。北逃的路上,因为物资不足,人们相互劫掠,相互杀戮,即使是同一个旗的人,也不例外。此外,恶劣的饮食条件,也造成了更多的疾疫和死亡。

  为了避免更多的旗人毫无意义的死在逃亡的路上,以至于减少了能够提供给各个矿井的优质劳动力的数量,(模范军俘虏的人员,除了一些身份特殊,有重要意义的之外,其他的都将被交给一个叫做“光华劳动服务公司”的,隶属于模范军后勤部门的企业,然后由它将这些俘虏加以分类处理。如果是汉人,一般都会被转移到台湾、吕宋乃至东南亚其他地区,从事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。他们只要干满了两年,就能得到一份土地,成为一个自由的移民。但如果是其他民族的俘虏,情况就会非常的不一样,他们会作为精壮劳动力,被公司租借给其他的一些企业使用。光华公司要求的租金不低,但是死亡抵押金却不高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就是在鼓励租用他们的企业,将他们往死里用。也因为这个原因,这一类的精壮劳动力在一些高劳动强度,高危险的行业里倒是相当的受欢迎,比如各种矿山中经常就大量使用这些劳动力。当然,既然死亡抵押金并不高,所以用人企业也会尽可能的在租用期内增加劳动强度,其结果自然是这些人基本上不可能活着从矿坑里面出来。)以至于减少了模范军的收益,模范军不得不将更多的兵力用于搜捕肃清那些旗民,这倒是让济尔哈朗有了更多的逃亡的时间。

  济尔哈朗一口气逃到了赫图阿拉,这里是当年努尔哈赤起家的地方,满清称之为“兴京”,政治地位颇为重要,不过它并不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,只是一个小小的城堡而已,周围也都是山脉森林,没有什么农田,所以也根本承载不了多少人口。不过好在这个时候,逃到这里的八旗也没有多少了。

  要说赫图阿拉还是有一个优点的,那就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。赫图阿拉处在群山之中,而且远离平原,从抚顺出发,向东不过走数十里就进入到群山之中,然后要沿着苏子河谷走两百多里的山路才能到达赫图阿拉城下。这一路上受到道路条件的限制,大炮之类的重型武器的行进会非常困难。而且路上有不少险隘而便于设伏的地方。当年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一战中,得以击败明军,其中就有不少的地理上的因素。

  济尔哈朗一度也想要依靠地利,在这里阻击一下模范军。然而如今却不是萨尔浒之战的时候了,无论是八旗兵还是他们的对手都和当年没法比了。八旗兵刚刚遭遇了一连串的大败,损失了大部分最精锐的军队,剩下的部队多是老弱病残,而且士气低落;相形之下,他们的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p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