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一百九十六章 仁义之火_尊师孔仲尼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中都邑郊外,山丘之上。

  宰予与子路、申枨并肩而立,他们从山陵上向下观察。

  从各地汇集而来的鲁军有如长龙,人头攒动,摩肩擦踵。

  军伍四队为一列,从山脚下一直蔓延到远方的原野。

  甲片的摩擦声此起彼伏的响起,鞋履的踏步声参差不齐,立起的长戈摇摇晃晃的,乍一看上去好像是一片移动的森林。

  子路看着前方的中都邑,开口道:“到了中都,就可以踏上周道,周道平坦开阔,战车部队再不用受地形影响放缓行军速度。如此一来,最多再有一天,就能抵达梁山之阴、汶水之阳了。”

  子路口中的周道,是大周开国后下令修筑的统一交通系统,也就是诸夏共用的国家级军用道路。

  武王伐纣后,虽然覆灭了殷商,但天下间依旧还存留有许多不服王道教化的戎狄蛮夷。

  为了征服这些夷狄,周人分封各方诸侯,在各地修筑城邑,并以此作为据点向各地展开扩张战争。

  而受到周天子分封的诸侯,根据受封土地距离王城的远近,也被划分为五种类型。

  在王畿内受封的诸侯称为甸服,在王畿外五百里受封的称为侯服,侯服之外五百里受封的是绥服,绥服以外五百里受封的称为要服,要服以外五百里受封的称为荒服。

  甸服、侯服、绥服、要服、荒服五种类型,合称五服诸侯。

  而为了加强与五服诸侯的联系,防止那些深入偏远蛮荒之地的国家被戎狄蛮夷灭亡,周王室便下令修建了从王都成周通往各诸侯国都的军事道路‘周道’,以便随时救援兄弟之邦,维护天下秩序。

  齐国、鲁国在开国之初,就因为身处东夷盘踞之地,多次遭遇灭国危机。

  而关键时刻帮他们顶住东夷进攻的,正是通过周道驰援而来的浩荡王师。

  也正是因为早期创业艰难,大家都认识到了修路的重要性。

  所以在周王室分封的诸侯纷纷在蛮荒之地站稳脚跟后,他们也自发的开始修筑周道,用来联通各地城邑和附近国家。

  平时没有战事的时候,周道就开放给百姓使用,诸夏也会在周道附近安排官吏值守,防止道路被蛮夷破坏,同时还会在周道两旁栽植树木。

  而一旦出现战事,有哪个兄弟之邦遭到蛮夷入侵,诸夏国家便会闻风而动,派出大军,通过周道直达陷入战火的国家。

  如果无法抵御,那他们便会下令砍断本国栽种于周道两旁的树木,阻塞道路,防止它们被蛮夷使用,以此来阻塞蛮夷的攻势,并为其他兄弟之国部署防御争取时间。

  齐鲁两国早年间就经常通过周道互相救援,周道也一直是诸夏血盟的重要标志。

  可时至今日,周道已然沦为了诸夏各国互相征伐的工具。

  一想到这里,宰予心中不免唏嘘。

  他忍不住唱道:“匪风发兮,匪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pxs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